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4集课程复讲

夏慧容学长

  
1.“学贵力行”的意义是什么? 
“学贵力行”,学中国文化,学圣贤学问,不要担心现在学来不来得及,而是要学一句就做一句,如等学好了再来帮助别人,就来不及了。自己抱持学习的态度,把学习的内容表演出来,学一条做一条,光是这样的精神就会影响感动孩子、学生及周边的人。
2.学习的次序是什么? 
学习要重视学习的次序,《三字经》有一句“为学者,必有初”,就是读书是有次第的。“小学终,至四书”,就是把《小学》这本书学好,接着学四书五经。为什么要重视这些次序呢?因为学《小学》,是教孩子从小先扎做人做事的根基,这个根基扎好了,再读其他的经书,孩子就懂得不是只有读而已,而是要落实在与人相处当中,落实在生活当中,所以这个根基一定要扎,《小学》一定要先学。
清朝李毓秀夫子,根据《小学》里面最重要的内容,抓出纲领编成《弟子规》;跟现代生活完全相应,而且也把《小学》的重点都包含进来。李毓秀夫子还是依据孔老夫子在《论语》里面的一句很重要的教诲:“弟子规,圣人训。首孝弟,次谨信,泛爱众,而亲仁,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”,把它举出了七个纲目,编成《弟子规》,把《弟子规》学好,就是把《小学》的根基扎好。假如《小学》的根基没扎好,直接读四书五经,读愈多会跟生活脱节。孩子假如没有学会做人做事,学的知识、看的书愈多愈傲慢。
“傲慢”是求学问一个很大的杀手,傲慢心只要生起来,学问很难有成就。如林则徐先生体悟人生归纳的“十无益”,假如人犯了这十个错误,那人生是很没有益处的。如:“父母不孝,奉神无益”,对父母都不孝顺,每天拜神求神也没有益处;“兄弟不和,交友无益”,跟兄弟相处都不懂得包容,都常常冲突,这样的人去外面交朋友,不可能交到知心朋友;“心高气傲,博学无益”,有傲气,学历愈高愈瞧不起人,愈容易伤害别人;“行止不端,读书无益”,假如他的言语、行为跟圣贤的教诲都背道而驰,那读的书跟他不相应,不得利益。
所以,中国几千年的圣哲人所留下来的话,我们要很珍惜,要好好拿来警惕;自己不能犯,当然孩子也要尽量不犯这些过失,这是学习的次序。
3.学习的方法讲究“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”,其中的“一门”指什么? 
     学习的方法讲究“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”,其中“一门”指整个圣贤几千年的教诲纲领——道德。 “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,此之谓道”;“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,不违背地做人,此之谓德。”
    “道”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法则,俗话讲伦常大道。如五伦关系就是道,假如能够去遵守相处就会很融洽,假如不愿意去遵守就会发生矛盾、发生冲突。《中庸》提到“君子之道,造端乎夫妇”,夫妇关系影响很深远,因为夫妻是同室,同一个房间。夫妇和睦相处,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,自然而然父子关系会很亲;夫妇关系处得好,兄弟也会和睦。当“父子有亲”,孩子知道要感恩父母的辛劳付出,他对人的感恩心就会油然而生。他出社会遇到对他很提携、很栽培的长官,自然会起“君臣有义”,自然会效忠他的领导者,所以说“忠臣出于孝子之门”。兄弟姐妹能相处得好,他在家里就懂得互相照顾,互相帮忙,一跟同学相处,一跟同事相处,他那种态度自然而然就表现出来,所以也会跟人家交到很好的朋友。 所以夫妇一正,五伦就正。
4.男女相处有哪些应经的过程?
如如何把夫妇处好,这是相当重要的学问,也就是夫妻相处之道,这是影响人生很重要的道理,夫妇关系要记住“慎于始”。还没结婚以前要睁大眼睛选好对象,要找到好对象,只要把自己的光圈擦亮,很多星星就会靠过来,这是最高明的找对象的方法。
男女相处要经历五个过程:相识、相知、相惜、相爱、结婚。
第一,相识:假如刚认识就说“好爱你”,这不符合自然;假如刚认识就说“非你不娶”,这也不符合道法,要赶快清醒,因为他不知道你对人、对事的态度,说喜欢、爱都是花言巧语。
第二,相知:从相识到相知的过程要冷静,要观察对方与朋友、同事相处的态度,就能真正了解对方做人、做事的态度。所以相知要客观、要理智,不能一开始就两个人去活动,这个都很危险,有句话叫“因误解而结合,因了解而分开”。所以,相知很重要,要多观察,要冷静。
第三,相惜:珍惜彼此的因缘、相处的机会。
第四,相爱。相知过程有一点很重要,要有共识以后再走向婚姻。有朋友很有雄心壮志说:他观念不对没关系,我去改变他。有一句词叫“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”,假如抱持这样的态度去,回来的、活过来的没有多少人。因为到了二、三十岁,很多的习惯、很多的性格已经比较固着,除非他自己愿意改变,不然别人很难去扭转他。
第五,结婚:要随缘,不要去强求,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,婚姻才不会走得很辛苦。 
5.何谓真正的爱? 
爱的感觉是温暖的,“爱”是会意字,中间一个“心”,外面一个“受”,用心去感受。感受他人的需要,当对方时时感受到你的需要,都会懂得关怀你,你的内心、你的感受会很温暖。要判别是不是真正的爱,对爱不了解,很可能会拿着爱到处控制别人,到处让人家生痛苦跟烦恼。 
  爱的言语是正直的,它的言语不会一大堆的花言巧语,今天会对你花言巧语,改天同样会对其他的人花言巧语。反而是不大会花言巧语的男人靠得住,因为他的精神、他的用心都没有摆在这种花言巧语上,所以他才这么不会讲话。如:有位女士,她跟她先生见面第一句就跟她说:你的牙齿不好,所以你的肠胃也不好。后来她就想这个人真老实,都没有花言巧语,第一次见面就把我的缺点讲出来。她觉得很可靠,后来就嫁给他。事后想想,她还真有智慧,她知道言语正直的人才可靠。所以爱的言语应该是正直的。
  爱的心地是无私的。一个人懂得关怀、爱护别人,他应该是对父母、对妻子、朋友,甚至对陌生人都是同样的态度。如:现在很多男女交往,对方不愿意继续交往了就恼羞成怒,甚至于会伤害对方。这不是无私的心,这是控制、占有欲,是穿着爱的外衣在骗人。所以要会明辨这叫欲、控制跟占有,绝对不是爱。 
  爱的行为是成全的,懂得成全别人。如:有位老师的先生,有个夏威夷读书的妹妹在财务上出现了问题,她的先生就跟他太太讲,想帮助妹妹渡过难关,这位老师马上跟她先生说,你这么做我很感动,你这样无私的照顾你的妹妹,相信你妈妈、你父母会很欣慰,所以我支持你这么做,明天我去帮你汇钱。这位老师的行为是成全对方的善良,成全对方对的行为。 
从这四个角度可以去判断是不是真正懂得爱人,如果再能读圣贤书就更好了。因为这些做人的态度,都是学圣贤教诲才能够形成这些正确的态度。 
6.现代的夫妻都将教育孩子的责任留给谁?有何弊端? 
     家庭要经营好,要有一个共识,就是要把孩子教育好,所谓“至要莫如教子”,假如夫妻社会地位都很好,也很有财富,但孩子每天游手好闲,他的后半辈子就不可能会好。不只是家庭要把孩子教好,几千年来的帝王也认知到把下一代教好很重要,所以登基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是立太子,希望他的朝代可以长治久安,而太子正则天下才会正,所以要找全国最好的老师来教导他的孩子。如果夫妻之间有取得这样的共识,就很好配合。 
现代夫妻一起出去工作,将教育孩子留给“代理父母”:安亲班、保姆、隔代教育、电脑电视。夫妻出外赚了很多钱,但这些钱是不是能够留得住呢?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个事实,财为五家共有:水灾要你的钱,火灾要你的钱,贪官污吏要你的钱,小偷、强盗要你的钱;最厉害的叫不肖子孙,赚得很辛苦,他花得很痛快。所以,假如夫妻这边在赚,那边在漏财,那这个财是守不住的。用代理父母教孩子,到最后孩子不懂事,可能要为孩子一辈子担心,这也是“代理父母”的弊端,具体如。 
  第一个,安亲班:通过观察,全班前十名的孩子,差不多一半有补习,一半没有补习。有补习的孩子上课比较不专心,因为他在补习班里面学过的。求学问最重要的就是要专心、专注,当孩子开始对求学轻慢,败相已露。还有一点,补习班老师会在考试前帮他们整理重点,而考试完后就把这些知识忘得一乾二净。而没有参加补习的孩子,他们都老老实实自己画重点,在画重点的过程中,他已经一点一滴在积累他做学问的能力了。所以,很多的人有个迷思,觉得只要花钱就会有效果;花了钱也没有谨慎去看看,孩子是不是真的学到东西,这是安亲班的效果。 
  第二个,佣人。很多佣人连普通话讲不清楚,所以下一代的言语、语文能力一直在下降。语文科能力是所有学科的基础,语文学不好,学其他学科都会很吃力。不只在语文当中有问题,佣人在照顾孩子的时候,把孩子当老板、当皇帝伺候,使孩子饭来张口,衣来伸手,导致孩子生活能力很低。所以,佣人没有办法用父母的态度教养你的孩子。 
  第三个,隔代教养。很多长者当父母的时候还满有理智的,当了爷爷奶奶却忍不住宠孙子。所以隔代教养效果都不好,会宠,孩子还是自己带比较保险。 
第四个,电视跟电脑。电视、电脑学的都是贪、瞋、痴、慢的这些景象。很多孩子言语非常的桀骜不驯,言语都非常的粗鲁,这些不见得是跟父母学,都是跟电视跟电脑。其次电视、电脑有一种催眠的效果,因为电视的整个辐射线、磁波会让你的脑子就像已经隔离在一个屋子里面,隔离九十六个小时的大脑状态一样。所以电视看愈多愈不会思考,所以电视对孩子的大脑有深远的影响,这已经有科学证明。大方广网站上有一篇文章叫“电视带大的儿童”,科学已经研究出来,电视对孩子有很不好的影响。 
7.家庭生活有哪二大主轴?现代家庭较偏重经济层面,容易发生何种问题?该如何解决?
五伦关系当中夫妻伦叫“夫妇有别”,夫妇是道,有别是德。“别”在责任不同,古时候男主外、女主内。因为家庭有两大主轴,第一个是物质生活,第二个是精神生活。男主外,把经济问题、生活问题解决;女主内,把精神生活、把孩子教育好。
现代家庭较偏重经济层面,容易发生把教育的责任交给“代理父母”的现象,“至要莫若教子”,孩子的教育要靠自己才能够掌握的好,因为孩子的成长不可能重来一次。在我们爷爷辈的一代,夫妻俩只有先生出去赚钱,一个人赚钱要养活一大家。而现在,两夫妇都出去工作养一个孩子还很紧倨。这些问题的根源,在没有掌握治家很核心的态度:勤俭。“俭为治家根”,只要勤俭,不要乱挥霍,一个人赚的钱,家里来用就足够。而且一个人赚钱,家里用的很勤俭,从小就给孩子扎下非常勤俭的态度,已经让孩子立于不败,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。
感恩老师,感恩所有付出的人。
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